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风学社主办的第十一届青年学者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连续与断裂:清史的变与不变”,自2019年7月征稿以来,得到学术界大力支持,至截止日共收到海内外70家高校、研究院所论文149篇,经论坛筹备组专家认真审阅,最终遴选出来自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24家高校科研院所的71名青年学者参加论坛。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11月30日9:00,论坛开幕式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念群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教授、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鹏教授、阚红柳副教授及清史研究所张永江教授、华林甫教授、董建中副教授、曹雯副教授、胡祥雨副教授、刘贤副教授、林展老师等出席了开幕式。全体参会青年学者及清史研究所内外师生近百人参加。论坛开幕式由清风学社社长、清史研究所2018级博士郑旦主持。
开幕式上,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教授首先致辞,欢迎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谈论了自己对本次论坛主题的理解,回顾了青年学者论坛的发展历程,希望参会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发生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使论坛充分起到学术交流的作用,鼓励鼓励青年学者们把握机会,为历史研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朱浒教授致辞)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何永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蔡名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赵亚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沈雪晨、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研究科亚洲史专攻东洋史研究室博士张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博士王鹏玮、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赵崧杰分别进行了七场主题发言,在场师生对他们的精彩发言报以热烈掌声,清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念群教授对主题发言进行点评。
(杨念群教授对主题发言进行点评)
11月30日下午及12月1日上午,论坛在人文楼分设四个会场进行分组讨论,第一会场主题为“政治、学术、思想”,第二会场主题为“经济、地理、环境”,第三会场主题为“社会、生活、宗教”、第四会场主题为“民族、边疆、外交”。各分会场的论文报告人与评议人均由青年学者担当。本届参会的各位青年学者在掌握和使用传统清代档案文献史料的同时,还较为广泛地使用了满文、英文、藏文、日文、俄文等多语种材料,并发掘了部分新史料;在研究对象方面,除政治、经济、地理、外交等常见领域外,还对性别史、物质文化史、环境史等前沿内容有所关怀,展现出相当的学术潜力。
(各分会场精彩瞬间)
经过两天的学术讨论,12月3日14:00,青年学者论坛闭幕式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闭幕式上,首先由高学姣、屈成、李世鹏、陈雅瑶四名分会场负责人对各分会场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回顾了两天来精彩的学术讨论。
之后,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鹏教授宣读本届论坛优秀论文名单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郑旦、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蔡名哲获得一等奖,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研究科亚洲史专攻东洋史研究室博士张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硕士马超然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何永智获得二等奖。一等奖获得者蔡名哲博士代表所有获奖者发表感言。
(刘文鹏教授宣读获奖名单)
(黄兴涛教授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
(全体获奖人与颁奖嘉宾合影)
闭幕式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发表了讲话,他指出,虽然本届论坛参会者均为青年学者,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史学界的研究动态和水平。他为论坛的顺利举行和不断推出青年杰出人才感到欣喜,对论坛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也对青年学者表达了期许。
至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第十一届青年学者论坛圆满结束。
(闭幕式结束后,会务人员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