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01
社会经济
清末农会述论 李永芳 (1)
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 田炯权[韩国] (17)
清代徽州土地与商业投资回报率的比较 汪崇筼 (29)
学术研究
周公、孔子与“文明化成”:章学诚的儒学之道 张广生 (37)
罗泽南与晚清理学复兴 张晨怡 (47)
梁济自沉与民初信仰危机 韩华 (55)
文化研究
清代书院与历史教育 李良玉 (70)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与清代中俄图书交流 肖玉秋 (79)
读史札记
清代的嫁妆 毛立平 (90)
广东洪兵围攻广州军事舆图初考
——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两广洪兵起事舆图考释之一
郑永华 (96)
晚清的课吏馆 肖宗志 (103)
鄂多里城考 杨明谷 (109)
书评·动态
《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读后
——兼论国家、社会与传统乡村管理体制的研究趋向 刁培俊 (111)
客家:社会身份、土客械斗与华南地方军事化
——兼评刘平著《被遗忘的战争》 李恭忠 (115)
2006 02
灾害·环境
水车与秧苗:清代江南稻田排涝与生产恢复场景 王建革 (1)
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
——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 余新忠 (12)
地方系谱向国家场域的蔓延
——1900-1901年的陕西旱灾与义赈 朱浒 (27)
基层社会
19世纪华北青苗会组织结构与功能变迁
——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 周健 张思 (39)
略论清代广东乡村的乞丐及其管治
——以碑刻资料为中心倪根金 陈志国 (52)
文化·教育
19世纪初期华娄地区的教育产业 李伯重 (60)
清末中国现代社会调查肇兴刍论 李章鹏 (75)
政治·外交
清代广东体制再研究 曹雯 (82)
论醇亲王奕譞 潘向明 (97)
读史札记
关于十八世纪中国研究的几点浅见 高王凌 (107)
李侍尧进贡简论 董建中 (111)
朝鲜大院君被囚事件考析 何瑜 田颖 (117)
研究动态
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清代档案的现代化利用 曹新宇 (123)
2006 03
法律制度
清代班房考释 张世明 (1)
论清代立嗣继承中的财产因素 吕宽庆 (22)
军事研究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的技术比较 刘鸿亮 (31)
晚清军事变革与地方社会动乱
——以广东盗匪问题为中心的探讨 何文平 (43)
社会经济
明清时期临清钞关及其功能 黑广菊 (52)
空间迁移与地位变迁
——十九世纪闽粤天地会与马来半岛华人秘密会党的比较 潮龙起 (59)
学术思想
汉宋之间:宝应刘氏的学术传衍及其意蕴 罗检秋 (66)
晚清民间知识分子的西学观——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 郝秉键 (77)
读史札记
关于清代厘金创始的考订 周育民 (88)
刘宝楠《念楼集》版本研究 张连生 (99)
耆英与《祷天神祝文并序》 段怀清 (107)
《京话日报》与20世纪初年国民捐运动 贾艳丽 (112)
学术前沿
从婚书看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法秩序
——读《清代民间婚书研究》 张研 (117)
2006 04
边疆民族
鄂尔多斯地区农耕的开端和地域社会变动 N·哈斯巴根 (1)
清代藩属观念的变化与中国疆土的变迁 张宏年 (17)
清代理学
略论清顺治年间程朱理学的涌动 史革新 (28)
晚清汉宋调和论析 张昭军 (36)
李绂与陆王心学 李帆 (44)
法律制度
死刑与儒家的公平正义
——中国传统法律有关宽宥的限度 步德茂[美] 张世明、朱玛珑(译) (51)
清代江西诬扳漕运军丁讼案浅析
——以《康熙四十五年诬扳军案集录一本永远存据》为例 龚汝富 (59)
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17世纪中欧文化相遇为例 钟鸣旦[比] 刘贤(译) (65)
社会经济
语言与历史:清代“人丁”概念的异变 陈桦 (87)
社会经济环境与庶民的时间生活
——以河陇节庆习俗的地域结构为例(1616—1949) 李智君 (94)
史评史源
《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评介 达力扎布 (104)
社会空间的生产:解读《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 牛昢昢 (110)
2005年清史论文索引 吴玉清 王绪芬 (115) |